11.24

看《十三邀》,采访于谦,他提到微博里的负能量,我就又想起了这个话题:类似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,让每个人都能那么方便的把自己的想法举到别人眼前,这很可能是互联网初期的一种过度。因为有这样的技术能力,所以就做了,做过分了。
提供这样能力的前提是:认为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。但实际,恐怕不是这样。
继续阅读“设计日记11.24-11.28 匿名社交,不可撤销”11.24
看《十三邀》,采访于谦,他提到微博里的负能量,我就又想起了这个话题:类似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,让每个人都能那么方便的把自己的想法举到别人眼前,这很可能是互联网初期的一种过度。因为有这样的技术能力,所以就做了,做过分了。
提供这样能力的前提是:认为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。但实际,恐怕不是这样。
继续阅读“设计日记11.24-11.28 匿名社交,不可撤销”8月底,完成了《设计元素12篇》,然后就开始整理第二个专辑了,直到现在才搞完。
本以为有个第一个的经验,第二个会快些,结果,第一个用了两个月,第二个用了三个月。搞互联网的人也真是心急,三个月做一件事儿,都觉得太久。
内容
数字产品设计这个领域,众多从业者,做着众多的产品。大家要能讨论问题,需要一些共通的认识。没有共识,很难交流,深入的交流更加无从谈起。
11.06
玩了下VR眼镜,Oculus Quest
节奏光剑BEAT SABER,就是那个拿红蓝两把剑拼命砍的那个。
全场最佳!玩儿的大汗淋漓,汗珠掉地摔八瓣。二刀流的宫本武藏附身。耍剑一小时,第二天浑身疼了一天。
10.27
“王者荣耀,赛后,想和这些队友中的一些人再玩一局,应该怎么做?”今天突然被问到了这个问题,于是研究了下:
一局结束后,在结束页上,右上角点击“加好友”,每个人后面随之变成了“加好友”按钮,加,然后离开。
对方怎么查看到这个申请?
继续阅读“设计日记 10.27-11.2 王者荣耀,智能推荐”点了份汉堡外卖。我对外卖上门很操心,通常都会在时间临近的时候,站在门内的门口等着。时间到,听到电梯响,隔壁2号家门铃响。我担心是快递员看错门牌号了,走出门,那黄衣骑手已经将餐送进了隔壁家,正要进电梯下楼。
我问:是3号的吗?
他说:不是,是送到2号的。
哦,我继续等。
手机上已经显示订单完成了。有时骑手会提前点“完成”,时间紧任务重,可以理解。
我坐在那儿,乱想。
继续阅读“送错了”10月22日
iOS的键盘,横屏和竖屏排列不一样。
“麦克风”按键,竖版的时候靠左,横版时靠右,这似乎还可以理解,如果竖版的时候放在右下角,手指会很难点击到。竖版时,右下角放的是相对长些的“搜索”按钮。
10月15日
Mac 新系统,深色调真的可行吗?黑色背景下,分割线似乎更不易看清,或者只是因为我眼神儿不好?
我之前参与了Mac的beta测试,早几个月前就开始用新系统了。到现在,已经反复尝试过几次用深色调了,每次都是试一下,觉得无法接受,马上又换回浅色调。
10月9日
美团这个支付订单页,要是能记住用户上一次的选择就好了。
我就想用支付宝,可是每次默认都是微信支付。倒不是产品上的偏爱,是因为我支付宝里有余额。
继续阅读“设计日记 10月9日-10月13日”我的生活中,平时总有很多与设计相关的事儿,我会记成草稿,预备着以后成文,但我的成文,总是煞有介事,于是很吃力,总不想写,最终,多数都没有写出来。
阿城在《威尼斯日记》里说:“人世间的无聊,常常只因为煞有介事。” 可不是嘛~
我想试试这样的形式:哪天遇到什么与设计相关的,有意思的事儿,就记成一则,凑够3-4则就发出来,也不要每一则发一篇,太骚扰。
9月29日
十一假期回北京看望父母。
坐地铁到“深圳机场”站,出来之后有指示牌,指示哪些航空公司的往左走,哪些往右走。
继续阅读“设计日记 09.29-10.06”列表、搜索器、表单… 一个数字产品最终展现的用户界面(UI),由很多类似的元素组成,我称它们为:设计元素。
我总结了12个,各成一篇,短则几百字,长不过两千字。说说它们的长相、由来、如何应用、应用时常见的错误…
以不同的标准,归纳出的设计元素也会不同。世上物千千万,归根到底都由100多个化学元素组成。我基本是以化学元素的标准归纳的,最基础的设计元素,不可再拆分的。
继续阅读“写“设计元素”有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