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递送货,停车场收费,餐厅服务,银行服务,小区物业管理…所有的这些服务目前基本的模式“人+机器”,人在其中的工作占比还比较大。
而由人所完成的部分,是很容易出问题的。
人会做错
五星级酒店,前台办理好入住,我拿着房卡找到房间,却怎么也刷不开门。我甚至是举着房卡的小纸信封,凑到房门上,对应着看那四位数的房间号,确定我没找错房间。最终,打电话询问前台,才知道是前台给我房卡时,小纸信封给错了,其实我的房间是另外一间。
继续阅读“有人就容易出问题”快递送货,停车场收费,餐厅服务,银行服务,小区物业管理…所有的这些服务目前基本的模式“人+机器”,人在其中的工作占比还比较大。
而由人所完成的部分,是很容易出问题的。
五星级酒店,前台办理好入住,我拿着房卡找到房间,却怎么也刷不开门。我甚至是举着房卡的小纸信封,凑到房门上,对应着看那四位数的房间号,确定我没找错房间。最终,打电话询问前台,才知道是前台给我房卡时,小纸信封给错了,其实我的房间是另外一间。
继续阅读“有人就容易出问题”baidu搜索,用户来用都有明确的目的:来搜个索,而baidu希望用户除了来搜索,最好再看看我这儿其它的东西吧。Baidu搜索网页版,搜索框下面就提供当前热点新闻。
银行的手机APP,你来转款,我还希望你能看看我这儿的理财产品,还有很多生活服务哦。
继续阅读“用完别走”这篇是我在“2017苏宁用户体验大会”上的30分钟发言稿。
经营一家路边的鸭血粉丝汤,经营一家网店,这些人都是店主。
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数字产品与用户的关系,如同顾客与店的关系,对很多设计问题会有帮助。
下面我以三个设计问题为例…
用户打算投入的精力是有限的,使用情景是受限的。设计太追求表达准确,可能会信息量很大,对用户来说,不见得是好事儿。
即使每个APP更新后都wizard介绍新功能,也仍旧是糟糕的表达,不会因为使用的广泛而变好,因为没人喜欢看。
这些设计样式,如果能够将它们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表达手段,是很好的学习过程。比如“个人中心”:
白亮亮的这个机器是出热饮的,四个长方形的彩色按钮,对应着蜂蜜柚子茶、豆奶之类的,上面还有个红圆按钮,注释写着“热水”。这是热的白开水。
白亮亮机器旁边的夹缝里有个水龙头,注释写着“直饮水”,这是凉的白开水。
继续阅读“心理模型是啥样?”高晓松的节目从一开始我就看,晓说,晓松奇谈,再到晓说,除了最近两期畅想未来的没看下去,其它的每集我都看了,很喜欢。
他6月12号要推出一个新节目,叫:矮大紧指北。(高老师曾用“矮大紧”这个网名在网上发表过一些另类的歌。)
节目预告中提到:“高晓松不能说的话,让矮大紧说。”这让我想到了个人身份的分裂。
继续阅读“身份必将分裂”18:17路边停车位,停车,掏出手机付费。选了3小时,提示如下:
车位到20:00停止收费,18:17开始付费,选择3小时,就选多了,不许!最多只能选2小时。
做出的设计,让用户操作时会出错,这显然不那么好。那,怎么做?
继续阅读“最多2小时”微博上看到一个人说:“某云真是无耻,劫持我网络!我10M网速下载,却被劫持成几十K的速度,付费后就正常了。”
“我的带宽”是10M还是20M,是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买卖协议,花多少钱,给多少带宽。类似你买车,是1.6L还是3.0T。
继续阅读“劫持我网络!”